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养生馆、健康讲座等以“健康”为幌子的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些看似温馨、专业的背后,却隐藏着不少消费陷阱,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这一群体,一则关于七旬老人在某养生馆被诱导充值高达62万元的新闻,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切实保护好长辈们的养老钱。
事件回顾:七旬老人的“健康”之殇
据报道,这位七旬老人平时生活节俭,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看似正规的养生馆内听了一场关于“健康养生”的讲座,讲座中,讲师用专业的术语和热情的演讲,向在场的老年人灌输“早预防、早健康”的理念,并不断强调其产品和服务对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在连续多日的“洗脑式”营销下,老人逐渐放松了警惕,最终在对方的诱导下,通过刷卡、转账等方式,在养生馆内累计充值了62万元。
消费陷阱揭秘:情感绑架与信息不对称
1、情感绑架:许多不法商家深谙老年人孤独、渴望关怀的心理,通过组织免费体检、健康讲座等活动,让老人在短时间内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在频繁的互动中,逐渐建立起信任关系,再利用这种情感纽带进行诱导消费。
2、信息不对称:在销售过程中,商家往往夸大其词,甚至隐瞒真实信息,对于不熟悉现代科技和金融知识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很难辨别信息的真伪,加之对健康的高度关注,使得他们更容易被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所吸引。
3、高额费用与分期付款:为了达到快速敛财的目的,一些商家会采用高额的初始费用和分期付款的方式,让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深坑,而一旦老人意识到问题想要退费时,往往面临重重困难和复杂的退款条款。
法律与监管的缺失:亟待加强的监管力度
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对类似事件进行了多次打击和整治,但此类消费陷阱仍屡禁不止,反映出当前在法律监管和执行上的不足,对于养生馆、健康讲座等机构的准入门槛和日常监管不够严格;对于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投诉和维权渠道。
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加强教育与防范意识
1、家庭层面:子女应多关心家中长辈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需求,定期进行沟通与交流,普及金融知识和防骗技巧,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涉及大额支出的行为,子女应主动了解情况并给予合理建议。
2、社会层面:政府应加大对养生、保健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鼓励和支持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和曝光,提高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的防骗意识,社区可以组织专门的防骗知识讲座和活动,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实用的防骗技巧。
3、个人防范:老年人自身也要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意识,面对各种“健康讲座”和“优惠活动”,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轻信陌生人的“好意”,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和财务状况,对于任何要求大额支付或分期付款的推销行为要格外小心。
守护每一份养老钱,共筑和谐社会
七旬老人在养生馆充值62万的事件,不仅是个案的悲剧,更是对全社会的一次警醒,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健康与幸福的同时,必须警惕那些隐藏在“健康”名义下的消费陷阱,只有家庭、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一道坚实的防线,才能有效保护好每一位老年人的养老钱,让他们在晚年生活中能够安心、舒心地享受生活,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