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多地发文,诚邀退休人才再就业,共筑社会新活力

  • 创业
  • 2025-10-08 00:01:55
  • 7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和“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如何有效利用和发挥退休人才资源,成为各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关注的焦点,多地政府相继发布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只要退休的”这一条件,旨在吸引和鼓励广大退休人才重新步入工作岗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人力资源的深度挖掘,更是对“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理念的积极响应。

背景分析: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多地发文,诚邀退休人才再就业,共筑社会新活力

中国正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7亿,占总人口的18.9%,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既带来了劳动力结构变化、养老保障压力增大等挑战,也孕育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市场需求,退休人才作为经验丰富、技能深厚的宝贵资源,其再就业不仅能够缓解社会养老压力,还能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促进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技能提升,形成老中青三代人才梯队合理配置的良性循环。

多地发文:政策引领下的退休人才再就业热潮

1. 政策亮点概览

上海:上海市人社局发布《关于促进本市退休人员就业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为退休人员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服务,鼓励他们在科技咨询、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领域发挥余热。

广州:广州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建立退休人才库,实施“银龄行动”,支持退休人员在社区服务、文化旅游、养老护理等领域发挥专长。

成都:成都市人社局推出“蓉漂计划·银发版”,针对退休高层次人才和有特殊技能的人才,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鼓励他们在科技创新、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领域继续贡献力量。

2. 政策实施效果初显

这些政策的出台,迅速在各地引发了退休人才再就业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上海自实施相关政策以来,已有超过5万名退休人员实现了再就业或自主创业;广州则通过“银龄行动”项目,成功匹配了近3万名退休人才与各类岗位需求;成都的“蓉漂计划·银发版”更是吸引了众多海内外高层次退休人才的关注与参与。

多地实践:退休人才再就业的多样路径

1. 社区服务与志愿服务

许多退休教师、医生、工程师选择在社区中继续发光发热,他们通过开设免费讲座、健康咨询、技术指导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不仅丰富了社区生活,也实现了自我价值,上海市的一些小区成立了“银龄志愿服务队”,由退休教师带领孩子们学习国学、科学知识,深受居民欢迎。

2. 科技咨询与创新创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拥有深厚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的退休科技人员选择二次创业或成为企业顾问,他们利用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人脉资源,为企业提供战略规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如广州市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就聘请了多位退休生物学家作为技术顾问,助力企业在新药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3. 养老护理与健康管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深,养老护理和健康管理成为刚需,许多有医疗背景的退休人员选择进入这一领域,他们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还通过开展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方式,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都市的“银龄养老护理队”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该队伍由多名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退休医护人员组成,为多家养老机构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尽管多地发文鼓励退休人才再就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就业观念的转变、岗位匹配的精准度、社会保障政策的衔接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退休人才再就业的积极意义和成功案例,改变社会对退休人员就业的传统观念。

完善政策配套: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如提供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激励措施;优化退休人员再就业的社保衔接机制,确保其权益不受影响。

强化平台建设:建立专门的退休人才市场和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高效对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为退休人才提供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

注重人文关怀:在鼓励退休人才再就业的同时,要关注其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平衡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支持服务。

多地发文鼓励退休人才再就业,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激活社会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退休人员提供了继续贡献社会的平台,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美好图景将逐步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每一位有志于再就业的退休人才创造更加广阔的舞台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有话要说...